近日,哈尔滨一名15岁的小女孩因考试没考好,和父母发生了争吵,一时想不开,竟然吞下了350片药。 女孩的母亲介绍:女儿平时学习非常优秀,因为这次没有考好,她和丈夫比较生气,于是和女儿发生了争吵。 主治医师说:“当时患者(女孩)非常危重,因为她口服了350片阿托品,已经达到了致死量。幸好送来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小女孩已康复出院。 有人说,教育其实不是拼孩子,而是拼家长的心态。很多家长,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了和别人家孩子比成绩的怪圈,却忽略了自家孩子的努力与进步。 安全君不禁想起那位给孩子放烟花的父亲: 去年,江苏一个小男孩考试考了7分,他爸爸非但没打没骂,还买了整整一车的烟花鞭炮“庆祝”,原来上次考零分的儿子,这次考了7分。 一流的父母从不把孩子的成绩当作社交的面子,视为赏罚的标准。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向上的,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成长区,给孩子一朵花开的时间,让孩子成长。 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也许这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整理的几个观点值得一读: 高分不“捧”,总结经验 孩子考了高分,我们应该喜上眉梢,但不要用过分贵重的物品进行奖励,将孩子“捧”得高高在上。这样做,无形中会滋养孩子骄傲的情绪,还会破坏孩子对于学习的内部兴趣。 其实,我们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请求,甚至给几个吻,就可以当作奖励了。 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乘胜前进,为下一次的考试“更上一层楼”打下扎实的基础。 02 低分不“棒”,找出差距 事实证明,“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更需要家长和风细雨般的安慰与鼓励! 在一则新加坡的暖心短片中,妈妈看到儿子刚刚及格的成绩单正想要发火的时候,想起深夜里他揉着朦胧睡眼用功复习的那一幕,便笑着释然了。 妈妈主动给儿子夹了一颗奖励的鱼丸,夸赞他已经做的很棒了,孩子原本害怕纠结的脸一下子就明亮了起来。 孩子考了低分,我们要先在语言上给予安慰与鼓励,教育孩子只要尽力发挥了,就应“胜固言喜败亦欣”, 然后应调查情况,是不是思想上不重视,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或是考试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 03 理智评价,定下目标 不管成绩如何,家长都应该客观评价,和孩子一起从结果中找出与之前相比进步和退步的地方。 通过分析试卷,结合孩子当前的学习状态,共同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从而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比孩子当前的实际能力高出一些,但是一定要合理。因为只有合理的目标才能给孩子带来挑战的同时给孩子提供动力。 04 鼓励为主,给予支持 有个孩子学习成绩始终不怎么好,每次考试父母都是非骂即打。后来孩子离家出走了,这时父亲才明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方法不对。 改变心态去看孩子之后,他忽然眼前一亮: 孩子考了全班最后一名, “太好了,你考了最后一名就没有一点负担了。” 第二次孩子成了第十五名, “你太聪明了,爸爸从来没有像你进步这么快过。” 第三次考试他考到了全班第五名, “我太佩服你了,你的进步速度简直太快了。”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取得好成绩,但这个方法能使孩子的学习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 毕竟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让他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明白父母一直在支持和鼓励着他,他才会觉得学起来有劲。 长大后,没有人记得曾经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分,但会永远记得那个不论成绩好坏,依然爱自己、支持自己的父母。
▍声明: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