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虽说是孩子放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孩子进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足够让孩子之间拉开各种差距。
那么,寒假究竟是怎样拉开孩子间的差距的?方法君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做出了回答,推荐给家长。
1
培养好习惯
拉开孩子的学习差距
太多的孩子在寒假养成这样的习惯: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作息不规律,做事马虎等。
假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其重要性要远超于多学几章新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假期应该养成的几种习惯。
▣ 阅读的习惯
一切的问题,都能用阅读治愈,而且阅读量对于作文写作的作用毋庸赘述,而假期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
☞建议:
(1)记下书名、作者。
(2)学会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3)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
(4)采摘生字、新词及佳句。对于每本书,要懂得摘记重要的信息,以备以后写作文。
(5)写读后感记录重要人物和主要内容。
(6)习惯阅读思考,注重情感表达。在丰富的积累之上,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语感能力。
(7)学会自己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月报。不断地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文学一类的书籍,有利于孩子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复习的习惯
复习,永远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懂得复习,能及时查漏补缺。这段时间,把上学期的内容重点再复习一遍,拉开的,不单单是那几分几十分的距离,更是扎实的根基。
☞建议:
(1)复习要及时。复习时,重点要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学会新的解题思路。
(2)复习时,学会建立知识架构。复习一节时就建立一节的知识架构,复习完一章,这章的架构、重点自然也就清晰了。
▣ 提高作业质量
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厘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再仔细检查。
孩子平时在学校如果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寒假期间,家长要监督孩子保持;如果孩子学习习惯一直都不好,家长一定要抓住寒假这个时间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2做家务
提升动手、认知能力
做家务:帮助孩子拉开动手、认知能力的差距,拉大责任心的差距。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寒假中,孩子走出学校,有更多时间、精力与日常生活打交道,父母大可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上上“生活课”,将每天的各项活动转变成一次学习的体验。
比如,生活中(不仅局限在假期)
7岁前:自己穿衣服;更好地使用马桶、更仔细地刷牙;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和书籍;能自己铺床、换床单;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能和爸妈一起购物;能归纳整理衣物,收拾房间;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和客厅;会使用家里的电器,洗衣机等。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一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倒垃圾等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熟练掌握家里各种器具,并能安全使用。清理冰箱,厨具等,自己能做饭;能独立购物,卖东西。
如果孩子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长大了必然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也平平。
因此,利用假期,好好教会孩子做家务,进行早期的劳动训练,孩子动手能力强,认知力就强,责任感也会伴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