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初中历史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5、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农业合作化背景: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不合理利用土地等。因此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

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农业生产合作社工票

农业合作化的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公私合营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私营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采取不法手段,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放定息。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三大改造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学习啦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uexila.net/11884.html

作者: 学习啦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8787008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952081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