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初中历史 【知识梳理】部编版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梳理】部编版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经互会”: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互会作用: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中苏友好同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

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 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改革内容: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图片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 勃烈日涅夫改革(1964):

改革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结果: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改革内容:首先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结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加盟国分离趋势加剧。

东欧剧变

  • 原因:
  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不成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 西方国家对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3. 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 东欧剧变表现:
  1.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2.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 东欧剧变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苏联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学习啦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uexila.net/12102.html

作者: 学习啦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8787008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952081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