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 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
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等。
-
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为了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
具体表现:
-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入侵南斯拉夫。
- 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苏联解体后美国的主张:
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
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多极化发展的表现:
-
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
俄罗斯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
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 不结盟运动:
原因:一些独立的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现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时间: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建立。
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只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
中国声音:
-
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中国发对各种形式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