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列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写在试卷上不给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下列四处文物遗迹中其文化内涵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2.中国同盟会员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民国九年,北京政府下令改全国国民学校国文为语体文(白话),随后改“语体文”一词为“国语”,确立白话(语体文)的法律地位。这一变革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内容有关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关于中国近代化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中国近代化起步经历了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事件都没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C.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历程
D.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导致中国近代化历程异常艰难
5.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舞台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不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A.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C.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长征胜利后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6.“九一八事变”后,东北3000多万名同胞沦为亡国奴。1933年,日本成立731细菌部队,残害中国人民。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在中国狂轰滥炸,烧杀抢掠,进行了南京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北疃惨案、平阳惨案等众多血腥惨案。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证明
A.中国人民有抗战到底的决心
B.日本侵华史是一段浸透血泪的暴行史
C.日占区中国平民的悲惨生活
D.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战
7.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在南京政府的胸膛,插上了一刀的中共将领是
A.林彪 罗荣桓
B.陈毅 粟裕
C.刘伯承 邓小平
D.聂荣臻 陈赓
8.新中国建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历史上形成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两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
10.凤凰网北京消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5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拨云见日。张志军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1.1972年3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批准向中国出口价值约228万美元的地面卫星接受设备。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超过1971年274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12.中巴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考验,中巴已经成为铁杆的朋友。下图是巴基斯坦的国旗,据此可判断巴基斯坦人民信仰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3.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他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而今中国这头睡狮已醒,但她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拿破仑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颁布《法典》
C.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D.滑铁卢战役
14.“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沿岸欧洲商船云集,源源不断地运来人们喜爱的中国丝绸与瓷器、印度宝石和檀香木、埃及的谷物和亚麻以及波斯的地毯等。”这段材料反映了
A.世界贸易的发展
B.“三角贸易”的线路
C.军事征服的残酷
D.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5.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各帝国主义之间军事同盟的建立
B.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
C.意大利参加协约国参战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军备竞赛
16.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希望收回对山东的主权,却由于日本的种种阴谋以及列强间的勾结与妥协而未能如愿,直到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才得以最终解决。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有损中国主权
B.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
D.均有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17.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历史上将这种策略推向顶峰的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巴黎和会
18.二战结束时,中日两国的经济水平和经济总量基本相当。而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后,中日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下列措施中,即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又值得我国借鉴的是
A.依靠美国大力支持
B.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培养人才
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积极进行多边外交活动
19.针对近来欧美多次指责伊朗在中东地区“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力,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8日表示,伊朗不会与美国和其他中东地区以外的国家讨论伊朗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问题。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
B.历史宗教种族因素影响
C.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争夺石油资源战略位置
20.2017年11月,腾讯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5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9%。截至第三季度末,微信同比增长15.8%。微信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
21.(7分)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并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材料三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据材料一中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2分,写出两点即可但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3)依据材料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22.(6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
材料二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两处的农村政策。(2分)
(2)新浪网报道材料二中两位老人:“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
(3)“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写出两点即得2分)
23.(6分)思想、制度、器物的变革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英国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这场运动的杰出代表。
材料二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世界产量的一半。
材料四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
(1)材料一中的“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的结果如何?(1分)
(3)材料三中“生产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对英国有何影响?(2分)
(4)材料四中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对日本社会的转变有何影响?(1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分)
24.(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怎样的全球战略?为此提出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诸国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世纪90年代,为促进欧洲的联合,西欧诸国有何重大举措?(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4)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25.(5分)请依据下列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
参考答案
1—-5 CDDBD
6—-10 BCABB
11—-15 BDBAC
16—20 CBBCD
21.(7分)
(1)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3分)
(2)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广设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3)启示: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分,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2.(6分)
(1)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2)“邓小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政策。“袁隆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科技。(2分)
(3)政府制定恰当的政策,科技兴农。(写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得2分)
23.(6分)
(1)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分)
(2)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1分)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分)
(4)从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分)
(5)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手段,社会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目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
(1)称霸世界。冷战。(2分)
(2)发展经济,维护安全,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作用。成立欧盟。(2分 )
(3)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
(4)国家的经济实力。(1分)
25.(5分)要求史实正确、条理清晰。以下情况酌情扣分:小短文不足80字或者字数过多; 关键词呈现不全;事件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性;没有题目或题目与内容不符。
参考答案: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俄国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