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了网友热议,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小P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
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眠6个小时,如此勤奋的学习,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小P孩”的家长——家住重庆市南岸的刘女士是北大毕业,这件事也导致了这位30岁的北大虎妈爆红网络。
“虎妈”式严厉育儿手法一直争议不断。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对孩子因材施教,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小编支招,学习这15个智慧,让孩子快乐,新的一年我们不做"虎妈狼爸“。
教育孩子要有耐一心,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理智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所以,孩子的事没有小事,有些事会影响他的一生。孩子的成长机会只有一次,能伴随孩子的成长,为他倾心付出的时间可能就那么一段,机会失去了,再也找不回。因此,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成为孩子的知音,成为孩子亲密的朋友。
中国的家长,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即使有,也只是长辈们说的“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过度关心,过度照顾会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
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即使孩子上了好大学,那大学以后呢?即使成功,也只能是个案。因为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那些宣传在误导父母。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而家长容易陷入一俊遮百丑的误区。只要分数高成绩好,父母就放心了。事实上,知识只能管某个阶段,而道德影响人的一生,缸识的缺陷可以弥补,而道德出了问题,不可挽救,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孩子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巳证明,正常人大脑的能量只用了25%左右。我们要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力。残疾人周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
家庭教育中切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让孩子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
有了爱好的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现在的90后、00后不少孩子有特长,有的爱音乐,有的爱绘画,有的爱好文学,有的爱运动、喜欢各种球类,有的重史学研究,有的爱数理分析。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但他(她)的爱好,会提升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读书是主要任务。凡是读书多的孩于,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盛,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恩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人。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教育是开发生命的事业,每一粒种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土地;每一棵草都会开放自己的花朵;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各有所长,都是优秀的。
但是,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绽开!每个孩子都有开花的季节,有他属于自己的灿烂的日子!美国女科学家麦克琳·托克81岁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那么,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否做到了耐心地等待他的绽放?
父母忌讳数落孩子,或拿别人做榜样来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一时在某个方面失误了,他本来就很内疚,你再在他伤口上撒盐,拿隔壁孩子比较,其阴影有两个:自卑和仇视隔壁的弦子。这种情况决不能发生。给孩子树榜样,不是在孩子出错时,而是在他成功时。
对孩子什么最重要,什么次重要,什么不重要,这个排序非常艰难,“平衡,是家长的艺术:放弃,是家长必须面对的”。兴趣班的种类无限多,而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家长要学会平衡。还有课内和课外的平衡,应试与兴趣的平衡,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的平衡,身体锻炼与学习的平衡。
父母要千方百计地帮孩子提供和创造机会,尝试一切可能的方向,找到他的最强的能力项、天赋所在和与之相匹配的人生使命,那样你的孩子就会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多鼓励,多支持,真正找到孩子的最佳发展领域,给孩子一个恰当的支点,让他们去撬动智慧的地球。
家长要关心孩子在家的表现,要树立教师的尊严。
有这样一个故事:春游的时候,一位植物学家的孩子在山坡上挖了一种他没有见过的植物,就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但想到学生的父亲是一位植物学家,就说:“你回去问你爸,他一定知道。”孩子回家把他挖的植物给父亲看。他爸笑笑说:你的老师懂的知识多,老师不知道,老爸也真说不上,我查查看,以后再告诉你,好不?第二天,孩子上学,他对孩子说:你老师曾经托我查一个资料,我查到了,放在信里。说着他把一封密封的信交给孩子,让他转给老师。
老师接到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孩子挖的植物的名字和关于它的知识。信的结尾这位父亲说“老师,我认为有关这植物的知识,由您告诉我孩子更好,我要让孩子懂得,老师的知识比父亲的更多,由此,您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会更高大!”多么善解人意的家长,
一句话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位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回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多彩,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后,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候曾问过我母亲这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12、逆境也能成才。 上世纪初,有一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家,但他拉得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他的父母为他请了一位老琴师。一天,老琴师把这位“完全没有造就”的孩子带到了自家的花园,老琴师讲:“世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像玫瑰和含羞草,但他们同样在阳光下开放,同样是成功的……”老琴师的话使这位少年茅塞顿开,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0年后,这位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的伟人——爱国斯坦。先天条件决定了可能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也不像“有出息”的样子,但却做了“有出息”的人都难以做到的事。
玄奘,历经17年,5万里行程,100多个国家,带回了佛教经典520箧,657部。返回长安以后,又用20年时间翻译出1335卷。玄奘能打仗吗?但中国历史上又有几人比他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坚定的信念和慈悲的情怀,是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专注于理想看淡荣辱得失的气度…
一个孩子跟着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他拼命地呼喊和挣扎,父亲就是没出现。孩子在恐惧和绝望中度过了一夜。黎明时分,他终于凭借手中的猎刀爬出陷阱,而父亲就站在面前。这时父示告诉他这一夜,自己一直守在阱口,一步不敢离开,并不时地踩动草丛,给孩子警告,目的是告诉孩子,等不到救援,必须学会自救。这是自己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是——父亲给予孩子的爱不全是单纯表象的,其实还有另一种,那就是“放手”孩子需要自己成长,而成长中所需的生活能力,唯有自己在行动中方能慢慢积累提高。
小结:家庭教育要让孩子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机会,美德在学习中扎根,梦想在勤奋中实现,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区”,自我实现达到最优化,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