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谈奥数的文章,说我爱奥数,但它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奥数热,可以说是全民奥数。那么,学习奥数到底要不要学呢?听听他们的感受吧!
哈佛大学本科生李嘉昊:奥数不会给不喜欢它的孩子带来任何好处
上面提到奥数有那么多帮助,我也学得乐在其中,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因为奥数在小升初方面获得任何的优待。虽然之后也获得了一些奖项,可能对申请学校有帮助,但我仍然建议,如果小孩子不喜欢奥数,就不要学了,因为奥数可能不会对孩子带来任何的好处。如果孩子喜欢,哪怕对升学没有帮助,但对他未来的学习一定是有帮助的,我认为还是值得学习一下奥数,让孩子去尝试他喜欢的事情。
我这边有很多同学,有些很早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也学的并不好。但也有同学很晚才开始学奥数,学的反而很好,当然也有学的并不那么顺利的。因此什么时候开始学,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主要来说,还是看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对奥数产生兴趣,如果他自己愿意继续学就可以学下去,如果想停下来,建议家长就不要强迫孩子继续学习。
我小时候学围棋的经历就不是那么美好。当时,我妈妈不知道哪里听说学围棋好,就给我报了个名,我对围棋兴趣不大,学了两年就放弃了。幸好我妈完全尊重我的意见,决定不再继续学围棋了。虽然最后并没有坚持学下去,但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倍感痛苦的,因此之后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我就得到了教训,不能重蹈覆辙:如果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之后学手风琴、奥数等,有一个很强烈的意识就是“喜欢就要把它做到极致,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的”。我想起上海中学的冯校长说的一句话,“你喜欢做的事情,就把它做好了”。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朴实而又正确。
知乎用户:周立
我的本科在北京大学数学系。我们这个系中的许多人都是通过奥数保送上来的,我虽然没有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但是我的了解,目前在数学界有影响力的中国数学家们,绝大多数在奥数上曾经获奖。张伟,2000 CMO银牌,袁新意, 恽之玮 ,刘若川,2000年国家代表队员,IMO金牌。肖梁 2001年国家代表队成员,IMO金牌。这批人我都很熟悉,而且当时我印象最深的高年级讨论班,北大数学系的高峡老师,也是84年IMO奖牌出身,他给了我们一些基础的数学研究训练,我至今收益颇深。奥数使得他们走上数学道路,即使在中国,奥数也是数学人才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以我的亲身经历,奥数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我同样会将这种方式传递给我教过的小朋友们。奥数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的探索思维,题目的“刁钻”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用他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方法解决问题。我记得我学习奥数时,老师在堂上会写一个题,然后给大家半个小时时间,他出去转悠,回头会来问:有招么?然后大家会纷纷说怎么办,然后他会挑战大家的想法。然后大家再想,有人解出来了,还会鼓励大家想别的解法。这种探索式的思考方法使我获益良多。我后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再到08年,我偶然了解一些所谓奥数培训机构,我认为他们的教学方式已经把奥数给歪曲了,他们采用了应付高考的方式教奥数,产生的问题大家都已经说了很多,我不再赘述。但是也有一批培训机构教师,从02年人大附中从北大数学系借奥数老师讲课开始教学,他们自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奥数教育,也得过奥数的奖牌,也懂得如何教学,譬如邹瑾(97IMO金牌),杨笑山(00CMO银牌),胡晓君(00CMO金牌,国家集训队成员)等等,我希望这批人通过他们的工作,真正的将奥数的思维方法传递给奥数教师和学生们,如果这件事能够做的足够好,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贡献不亚于这群年轻的数学新星。
知乎用户:夏尔谢夫
首先要声明:奥数不是独立于数学的,学奥数就是学数学奥数不是独立于数学的,学奥数就是学数学奥数不是独立于数学的,学奥数就是学数学语文课上教了鲁迅的散文,学有余力的同学就会去找鲁迅全集来看地理上上教了大气循环,学友余力的同学就会去找更多气象科普的书来看历史课上教了近代史,学有余力的同学就会去找更多历史资料来看所以数学课上教了加减乘除,学有余力的同学自然就会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来学习说学奥数没意义的,会读文言文有意义吗?知道了闪电的生成机理有意义吗?熟练背出各国战列舰型主炮口径排水量设计传承关系有意义吗?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其他的知识一点不学,这么蠢的人现在还能找到么?
知乎用户:高振明
我以前也参加奥数,原因仅仅是因为我数学成绩好。小学三年级已经把小学五年的数学都学会了。逢数学考试基本上都是满分。上了初中和高中,也参加比赛,但是说实话,没有环境。没有专业的老师,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我也是放养,所以自己自由散漫的踢球打扑克,就这么过了初中和高中。大学也就很普通的混了个普通大学。当我毕业后,开始工作才发现,奥赛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奥赛教给我很多:一,办法总比困难多。二,办法很多,总有更简单更快捷的。三,一道题短时间内没有解决,是看问题的角度有问题,是这个方向用这个工具是不合适的,可能换个角度这个工具就对了。四,任何事情只要是人都能解决,因为你不比任何一个人差,你也一个鼻子俩眼,你也吃馒头米饭长大。五,天赋相比努力和专注真的不值得一提。所以我孩子现在七岁,二年级。我开始从一年级上学,就准备了好多习题和教材,开始做。这个寒假,在家做的比较积极,自己也能坐下来,静静的做题,研究题。他也能做的有乐趣了,因为他能收获做出正确答案的乐趣。我能提供给他的是习题,教材,以及陪伴他的时间。陪着他做,陪着他讲解,讲明白讲透彻反复讲耐心讲。因为,这是教他思路,教他方式,教他技巧和工具。他在成长,我也在收获孩子成长的乐趣。孩子是张纸,家长是笔,画啥是啥,我不同意,我觉得是片面的。我们做家长的,是提供平台,让他成长。就和菩提老祖对孙悟空的教育一样,教他办法,让他能在花果山带领队伍,让他在天宫打闹,让他陪伴唐僧度过81难。这是我们作为家长的目的。我个人积极推崇奥赛的目的就在于此。捎带着讲讲孩子教育的下一方面。哲学,哲学是个更好的提高,怎么能让孩子再对哲学有更多的了解,能把哲学也学成自身的一个本领或者工具,就和驾照和外语一样,自身掌握了,才有更多的平台去生活去寻求更多的快乐。
阳光老师说:奥数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名校升学考试比较看重这个。有余力、有兴趣可以学,实在不愿学不要硬逼孩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