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第1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完了,
今天来做一份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孙权
C.刘邦
D.杨广
2.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3.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 )
A.余杭 涿郡
B.洛阳 大都
C.余杭 洛阳
D.洛阳 涿郡
4.现在官员提拔都提倡通过严格考察、“择优录取”。历史上最早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西方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
B.隋炀帝实行分科考试
C.隋文帝设进士科
D.隋炀帝设进士科
6.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游兴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一句话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的开通
9.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10.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1.“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12.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13.“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实行科举取士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提倡节俭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5.“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的“上”无关的是()
A.创立殿试制度
B.整顿吏治
C.改革税制
D.注重文教
16.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18.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19.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唐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文成公主
B.蔡文姬
C.王昭君
D.金城公主
20.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唐朝国力强大
B.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太宗本人的素质很高
D.唐朝的经济繁荣
21.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
A.唐朝
B.隋朝
C.秦朝
D.汉朝
22.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3.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蜀锦色彩艳丽、冠于全国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妇女不能参加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 ④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充满活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
①颜真卿②王羲之③欧阳询④吴道子⑤阎立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5.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右图为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展现的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26.日本的唐招提寺在每年的6月5日,即鉴真忌辰的前一天举办纪念法事。而只有在这一天,平日难得一见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才会和公众见面。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
A.隋朝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元时期
27.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张骞
28.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与日本相互学习,中国也向日本派遣留学僧
B.遣唐使包括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文化
29.下列各项中,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是去国外求真经③都有顽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④历经艰难险阻后都回到祖国⑤都是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
A.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0.唐朝时,我国与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
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发生在()
A.秦二世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后期
D.唐高宗统治时期
32.下列关于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33.“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3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35.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36.(共14分)材料一:
材料二:邢窑生产的白瓷“类银似雪”,质量很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陆龟蒙《秘色越瓷》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 (4分)
(2)唐朝发达的手工业中制瓷业尤为突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两种瓷器?(4分)
(3)材料三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2分)“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现?(4分)
37.(共16分)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孙中山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讲述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简要说说这种制度的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举出唐朝可以体现这种政策的一个例子。(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与哪个国家的交往?(2分)
(4)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给了我们什么启迪?(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
36.
(1)曲辕犁和筒车。
(2)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3)唐玄宗。因为唐初的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唐玄宗统治初期,任用贤臣,重视吏治,政治清明,崇尚节俭,发展生产,经济空前繁荣。
37
(1)科举制。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3)日本。
(4)要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
要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言之有理即可)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