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日益临近,这份题出自考完在家休息的读者朋友,祝各位读者端午节快乐。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相应的题号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的中心点是
A.余杭
B.涿郡
C.洛阳
D.长安
2、七年级(178)班的同学们想要编演一部《大唐明君——李世民》的历史剧,你认为这部历史剧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他当上皇帝以后,次年改年号为“开元”
B.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C.他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进士科最重要
D.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3、下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其作用是( )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农田拔秧
D.纺织棉线
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5、对比下面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到和同开宝的影响
6、隋唐时期,王东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才子。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长安参加殿试。此事件最早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宋高宗
8、史书记载:“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唐蕃会盟
B.和亲会盟
C.澶渊之盟
D.靖康之变
9、史书记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材料中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西夏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
10、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称为
A.勾栏
B.驿站
C.瓦子
D.榷场
11、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12、以下是小芳同学进行‘元朝统一’的知识点梳理,其中出现错误的一项是( )
A.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B.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C.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北宋灭亡
D.1279年元军消灭抗元残部力量,统一全国
13、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中“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建立蒙古政权
B.统一蒙古各部
C.1227年灭西夏
D.1234年灭金
14、今天的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期已经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当时设置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
A.御史台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15、现代伟大的改革开放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B.北宋时,毕昇在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C.唐朝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D.唐朝时,火药武器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火铳
16、明代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下图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中国当时此类青花瓷的生产中心是( )
A.四川成都
B.河南洛阳
C.江西景德镇
D.山西大同
17、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友好往来,出现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其船队最远到达(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榜葛剌区域和红海沿岸
18、中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的历史史实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20、假如张艺谋是电视剧《康熙大帝》的主编,他会选择下列哪些与康熙帝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编剧( )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平定噶尔丹叛乱 ④大兴文字狱⑤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⑥武力统一台湾并设置台湾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21、下列科技名著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l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22、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结合右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23、当代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古代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梦溪笔谈》
D.《本草纲目》
24、下图内办事大臣办事的特点是“勤、速、密”,其职责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东厂
D.南书房
25、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描写的内容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唐朝贞观年间,他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治理国家。——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到的‘他’是谁?(2分)他统治期间历史上称之为什么?(2分)
(2)材料二描写的是哪一盛世的局面?(2分)这种全盛局面因什么事件被打破?(2分)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所以他的诗被后人称为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2分)从此事件中可以看出,当时汉族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二 朱彧的《萍洲可谈》一书中写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则观…。”
材料三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当时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同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介绍了中国的三大发明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其中哪一项发明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2分)材料一、二都涉及到了哪一项发明?(2分)此项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1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按顺序依次写出我国唐、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宋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高度发展,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政治制度的变革?(2分)从图一到图二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2分)
(2)材料二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2分)其中枢密院负责管理哪一方面的事务?(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按顺序写出当时鉴真与玄奘分别到达哪个国家?(2分)鉴真与玄奘对外交流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后期的对外关系,按顺序写出当时戚继光与郑成功分别做出什么伟大的事迹?(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出唐朝对外关系的方式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出明朝后期对外关系的方式又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唐太宗;贞观之治(4分)
(2)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诗史(6分)
(3)唐蕃和亲;开明(4分)
27、阅读下列的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火药;指南针;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6分)
(2)市舶司;南宋(3分)
(3)诗;词;曲3分)
(4)重文轻武(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明朝;皇权进一步加强;八股取士(6分)
(2)元朝;军事(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1)天竺;日本;促进经济文化交流(4分)
(2)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收复台湾(4分)
(3) 和平友好往来;冲突与战争(4分)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