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常常因为图形变化多端,方法多种多样而被称为数学中的变形金刚,话虽如此,变形金刚也不是无敌的,最终仍旧是人类的智慧更胜一筹。
实际上,每一道几何题目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法则和规律,每一类题都有着相似的解题思想,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便是模型(变形金刚的原力所在)。对于几何,我们不仅仅要在战术上坚定执行,在战略层面上也要对几何在初中三年的整体学习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模型者得几何,而模型思想的建立又并非一朝一夕,是需要同学们在大量的实战做题和不断总结方法中培养出来的。对于模型的理解和认识,基本分为三个层面:
看到图形相仿或相似的题目,能够有意识地联想以前学过的题型并加以运用,套用,这是最简单的模型思想。
看到一些关键点(三角形五心、中点),关键线(三线、垂直平分线)或是题目所给的相似条件便能够联想到所学知识点,通过推理和演绎逐步取得正确的解法,记住的是一些具体模型。
当然我们对于模型的把控能不应当仅限于会用于具有明显模型特征的题目,对于一些特征并不明显的题目,我们要尝试添加辅助线去挖掘图形当中的隐藏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每一种基本图形的理解要十分深刻,不仅仅要认识模型,还要会补全模型,甚至构造模型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同学们动手添加辅助线的能力要求就很高了。
学好几何要做到以下五点:
1、多做题,在起步初期,多见一些题,对一些模型有初步认识。 2、多总结,尽量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总结出一些模型的主要辅助线做法和解题方法。
3、多应用,多用模型解决问题,不要没有方法的撞大运,要根据图形特点思考解法。
4、多完善,不断做题总会有新的知识添加到已有的模型体系中来,不断壮大自己的知识树。
5、多思考,对于任何一道题都有可能存在不止一种方法,每种方法涉及到的模型不尽相同,要能够通过一题多解发现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自己对模型的理解深度。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中考几何压轴的考察重点则是以三大变化为主题的综合题目。如今三大变换的思想已经渗透在初一几何的题目中来,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些技巧我们也已经接触过。然而仅仅熟悉并不够,我们还要结合模型把他们灵活掌握并能够精确与用到实际的题目中去,这样才能使我们做几何题目的能力有所提高。
初一下学期是模型大爆炸的时期,最为经典的就是三角形全等模型,初二下学期的四边形模型以及初三下圆的知识点,很多都是需要同学们运用模型思想解决的问题。初一下学期是学好几何的关键时间,故而打好基础,勤加练习,多做总结是我们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同学们,大家要确实从初一开始抓紧模型和方法的积累,不仅仅是为考试做好准备,更要着眼于未来的,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中考,拥有充裕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解题习惯才是成功的关键。现在,我们要保证走的每一步都不会留下遗憾,保证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所收获!
其实,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几何思维能力并不复杂,同学们只需要练习以下五步就可以:
1、拿到一道题先去找,找条件,有没有特殊的点,特殊的线段,特殊的关系。
2、想,有没有学过相关的模型或解题方法。
3、添加辅助线,使得模型完整或是能够使得特殊图形的性质得以应用。
4、从模型中推出能够得到的结论,逐步解决问题。
几何题目最重要的模型的积累以及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知道什么能得到什么,要证什么只需证什么,做题时多问问自己,才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初一就尽快建立起几何问题的分析能力,积累一定的模型和方法,为今后的四边形和三大变换打好基础!
▍ 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